发布时间:2023-04-13浏览次数:133
12月8日,在广西柳州市柳城县太平镇太平村的秸秆加工点,工人们忙着打包、运输青贮饲料。该加工点甘蔗尾梢日加工量在150吨左右,加工好的青贮饲料销往湖南、江苏等地。
近期正值该县甘蔗榨季,每天中午和傍晚时段,蔗农们将新鲜的甘蔗尾梢收集好,以每吨150元的价格卖给秸秆收购、加工企业,不仅避免因焚烧污染环境,同时也增加种蔗的收入。柳城县种植甘蔗的历史可追溯至百年前,如今小小甘蔗成为当地农户的“甜蜜”事业,该县共有甘蔗种植户40399户,户均种蔗收入达3.72万元。
工人将打包好的青贮饲料集中存放,等待装车销售。汤晓逵摄
图为蔗农们将新鲜的甘蔗尾梢拉到加工点销售。汤晓逵摄
图为青贮饲料加工生产线。汤晓逵摄
图为工人搬运打包好的青贮饲料。汤晓逵摄
中新网12月9日电 据路透社报道,在历经超30个小时的马拉松式谈判后,当地时间8日晚,欧洲议会、欧盟成员国等就《人工智能法案》达成临时协议,其中包括如何监管聊天机器人ChatGPT等人工智能系统。
据法新社报道,欧盟内部市场委员蒂埃里·布雷东表示:“历史性的!随着今天围绕《人工智能法案》政治协议的达成,欧盟成为第一个为人工智能使用设立明确规则的地区”。
他还说,“《人工智能法案》不仅是一本规则手册,也将成为欧盟初创企业和研究人员引领全球人工智能竞赛的助推器。”
报道称,未来几天有关方面将讨论细节,这可能会改变最终立法的形式与内容。
路透社及法新社称,该协议具有里程碑意义。彭博社报道称,该协议标志着欧盟在人工智能监管方面迈出关键一步。
欧盟委员会于2021年提出《人工智能法案》提案的谈判授权草案,将严格禁止“对人类安全造成不可接受风险的人工智能系统”,包括有目的地操纵技术、利用人性弱点或根据行为、社会地位和个人特征等进行评价的系统等。
该草案还要求人工智能公司对其算法保持人为控制,提供技术文件,并为“高风险”应用建立风险管理系统。每个欧盟成员国都将设立一个监督机构,确保这些规则得到遵守。 【编辑:管娜】